从武汉回来,心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管结果好坏,至少这将近一年的马拉松我坚持跑完了全程。
回到学校,三号楼后的樱花正好盛开,似是迎接,却再没有心情欣赏了。
身边的同学,工作的工作,学习的学习,还有整天窝在宿舍打游戏的。我迷茫地观望着,不知该跟随哪一个。
下铺说去做兼职吧,我说好,去做兼职。兼职干了没几天,心生疲惫,于是突然很怀念课堂上滔滔不绝自言自语的老师们,还有藏书数百万册的图书馆……这些曾经离我很近的东西,如今却离我很远。
《毕业生》里,余杰说,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书”和“学生”一样亲近的名词了,大学里,我们做过的事情里相同的只有读书。
镜子在门后挂了四年,为它付了钱却没怎么用过,一是自己邋遢,二是觉得自己短到头皮的短发没有照它的必要。而且我也明白,镜子不管照得如何勤奋,这张脸也讨不到女孩的喜欢。手机里存放的还是刚入学时喜欢的那几首老歌,四年了,删了又存,一直没舍得换。
写过一些日记。前些日子,突然心血来潮地想翻出来回忆一下当初的自己,忙活半天却发现它们静静地躲在角落里,不知什么时候被老鼠啃食成了碎片。大学唯一的纪念就这样飘散。
毕业论文上的字,密密麻麻的像一只只蚂蚁,各自回各自的家。我们或离开或留下,这座城市,呆了四年,仍未熟悉。
女生宿舍楼前的白杨树,见惯了那些五花八门的等待,或焦急,或平静,或深情,或绝望。那些等待的男生站在树下,日复一日地等待着一个个女生。以后,还是同样的场景,还是同样的等待,只是换了不同的男女主角。
每天去食堂的时候,学弟学妹们都还乖乖地坐在教室里听课,心想着这下没人抢食了,却发现自己对那些饭菜早已失去了胃口。又懒于外出,只好一边皱眉头,一边挑选能够下咽的饭菜。从凉拌黄瓜里吃出一只苍蝇尸体来的经历,以后将成为大学食堂里一个流传不衰的典故。大学食堂里,好吃的就只有典故了。
一直问自己,怎么突然就到大四了呢?大前天不是还在军训么?前天不是还在跳蚤场淘学长学姐不用的旧书吗?昨天不是还跟着老师实习的么?怎么今天就突然大四了呢?同学说能够标识大四的是图书馆后面那开了四年也败了四年的樱花树,是骑了四年早不知修过多少次的自行车,是躺在床头积满灰尘的开水瓶……可惜我们不是樱花树,也不是自行车,更不是开水瓶,镜子里还是那张不英俊的脸。
还没到离开的时候,已经有人在校园里忙着拍照留念了。那“咔咔咔”的快门声,恨不得把这四年的生活都浓缩到那一张张照片里。然而留在照片里的只有那一张张做作的笑脸和越来越模糊的关于这四年的记忆。考试分数、名次、奖学金,这是一部分人的生活。及格、无所谓、糊弄过关,这是另一部分人的生活。两种生活都是一样的。嘲讽对方不如嘲讽自己。试卷就像枯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回想起绞尽脑汁向老师套题时的情形,自己都觉得好笑。
四年来,有些人过得平平淡淡,有些人过得轰轰烈烈。我觉得我还好,平淡中还能找到些许的波澜,回忆这四年时光,还不至于像一张苍白的纸。结识了一些人,学到了一些道理,也见到了曾经一直很渴望的东西。要求本来就不多,可这些就够吗?
不知道是谁说过,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遇见。这话,我一直相信。当初,高三毕业的时候,有人建了一个QQ群,名字叫“未来再见”。如今四年过去,离开前的那次聚会倒成了最后的一面。曾经的高中朋友,如今分布天南海北,四年之后的现在好像少了一个见面的理由或借口。未来的某天即使再见了,也不过一句———好久不见了哈!四年之后还会有下一个四年,可下一个四年是什么样子谁又知道呢?又毕业了,大家又该流向不同的分水岭了。下一个四年,你在哪儿,他又会在哪儿呢?
对于离开,多少有点恐惧,虽然毫不努力地掩饰着恐惧。直到毕业的时候才发现彼此的不同,水底的鱼浮到了水面,水面的鱼沉到了水底。这倒真应了木心的那句话———大学之自由就是撒手让学生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一直很想跑到工程楼的顶楼看一看风景,一直很想。因为害怕失望,还有些微的恐高,一直没有找到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要毕业了,为了了却心里的这个愿望,一天傍晚我和下铺跑到顶楼,却发现四周是三米多高的围墙。本以为可以俯瞰整个郑州,但却只看到了头顶上几颗发出微弱光芒的星星。
下楼的时候,无意间发现楼梯口的墙壁上写着各式各样的文字,潦草得堪比甲骨文,我学着古文字学家的样子仔细地辨认,发现有誓言有宣言,我一字一字读完,好奇着作者当初写下这些文字时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临走前我也匆匆地留下一句———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武汉不似北京远。写完,我回头看了一眼,勉强能够认出。可下一届的古文字学家们也能认出吗?他们想象得出,写下这句话的曾是一位怎样的前辈吗?
文化路刚修好,农业路又开始动工了。北门外,曾经因为不准时不知被我们骂过多少遍的64路公交缓慢地向前爬行着。我跳上去,想再丈量一下校区与桃李园的距离。虽然这条路被我踏过了很多遍,但有时候我觉得它很短,有时候又觉得它很长。
一个人到外地游玩的时候,我常常漫无目地在街上一直向前走,累的时候就坐在路沿带着好奇观看路上的车来人往,心里猜测着那个行色匆忙的女人会去做什么,那个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的男人是干什么工作的,那个脸上露出苦闷的姑娘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就这样一直向前,一直向前,暮然发觉该停下的时候,却是一个没有方向的十字路口。
一直很好奇自己的前途如何,正如初入大学时的好奇一样,但这却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我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但我会努力不去成为自己所讨厌的那种人。
某人和某人毕业的时候在一起了,某人和某人在前段时间回家相亲了,某人和某人打算在毕业前举办婚礼……这些八卦新闻随风刮到耳中,心里有悲伤也有祝福。这些曾经离我很远的东西,忽然之间觉得却离我很近。
毕业是一个记忆辉煌的季节,是行色匆匆的回眸一瞥,是各奔东西甚至天各一方的分别,也是惶恐又必须的了结,从此过往的那些甜美或者苦涩的故事,都将被定格为热泪盈眶的欣悦;毕业也是一切都并非结束的郑重开始,是一切都没有飘散的深沉铭刻,因为校园是历久弥新的青春扉页,因为社会是背景壮阔的人生大学。
有时候有些人,不需要说再见就已经离开了,有时候有些事不用开口也明白,有些路不去走也会变长。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路,只是那些,只是那时候,已是过往。无论它是不是已经过去,无论它会不会再有将来,也许不会天长地久,也许会淡忘,也许会疏远,但却从来不应该遗忘,它是一粒种子。珍惜了,就会在心里萌芽抽叶开花直至结果。而那种绽放时的清香,也将伴我们前行,一生一世。
曾看过的一本书里说到,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风往南刮,又往北转,不住的旋落,而且返回转行原道,江河都往海里转,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何处。
这是我们作为毕业生唯一的信念。
再见,一诺千金的季节!
再见,一往情深的岁月!//祝好!
(作者为大学生记者团学生记者 位高生,2015年考取华中农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