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官方网站欢迎你!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博anbo(中国) > 青春之光

故乡味·故乡情

时间:2019-03-08 14:43:20 来源:超级管理员  阅读:

 

                                    安阳谜之口味

                     安阳 任启航

  坐落于河南最北方,三省交界处的古都安阳,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安阳独特的饮食文化,安阳的美食有着让人留恋的谜之口味。
  在安阳,人们早上最爱吃的就是扁粉菜,上班族会在店里就餐,以一碗美味的扁粉菜开始自己一天的忙碌生活;有时候还能看见带着红领巾的小孩子提着一口小锅来买回去吃,大爷大妈总是不断加汤,第一个去最后一个走……一碗扁粉菜就是安阳人美好一天的开始。
  记忆里,每当走进嘈杂的早餐店时,对老板说:“要一碗扁粉菜!”就会看见他拿着大勺子先把粉条盛入碗中,然后再加入白菜、猪血等辅料,最后还要问你:“要不要辣椒?”一小勺、一大勺,辣椒籽、辣椒油等不同的搭配会让这一碗扁粉菜演绎出不同的味道。要说吃扁粉菜配什么,最好不过的就是一张油饼。有时候听旁桌的人 “吸溜吸溜”地吃着粉条,自己也不禁想再添点粉条吃。最后,再来一杯热腾腾的豆浆,扁粉菜的油腻被这原味豆浆中和,只留下让人留恋的味道。
  一碗菜,一盘饼,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个组合,却有着无穷的魅力。《舌尖上的中国》有这样一句话:“中国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即使看遍天下河山,最美的还是故乡;就算喝遍天下的水,最甜的还是故乡水;即便吃遍天下美食,最合自己胃口的还是故乡的味道。
  在外求学的我每每想起扁粉菜的味道,就想起了家乡的亲人们。我想,对于每个归乡的学子来说,对安阳表达思念的最好方式应该还是熟悉的地点,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那句话:“老板,要一碗扁粉菜!”

 

                 奶奶的豆瓣酱

                  周口 张茹

  说起家乡美食,往事便如潮水般向我涌来。也许是我走得太快,太远,竟从未停下脚步,去回味过往的美好。如今,再次提到“家乡美食”,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奶奶做的豆瓣酱。
  小时候,由于爸妈工作的原因,我跟着奶奶在乡下生活。那时候,冬天的饭桌上都少不了一碗豆瓣酱。这是奶奶自己做的豆瓣酱。每当奶奶忙着做农活而忘记了做饭,她就会对我说:“你先拿馒头和着酱吃,垫垫肚子。”我还记得第一次吃这个豆瓣酱时的感觉:刚入口时有些微辣,待到仔细嚼时豆子的清香慢慢地在口中蔓延开来,回味无穷。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种味道。
  奶奶是个节俭的人。每次秋收后奶奶都会用新收的大豆给我做豆瓣酱。有一次,奶奶让我帮忙捡散落在地上的豆子。不懂事的我还笑着说太简单了,开始满心欢喜地一颗一颗地捡,但过了一会儿就感觉到了腰酸背痛。我开始抱怨:“我们已经有这么多豆子了,为什么还要去捡那些飞得到处都是又不听话的豆子呢?这样捡太累人了,而且也捡不了多少。”奶奶却很严肃地对我说:“想当年闹饥荒时,多少人因为没有粮食而被活活饿死!现在不能因为生活好了就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在我的记忆中,每次只有那只碗空了,奶奶才舍得往里面重新加满豆瓣酱。在每次取酱时奶奶都是小心翼翼地,生怕撒到地上,浪费了粮食。
  奶奶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地影响了我。她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不能因为一时的富足而忘记了曾经的困苦,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独在异乡为异客”,无论是不是在“佳节”,思乡之情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我知道,我能够吃到家乡美食的机会越来越少了,现在的我多么想再尝尝奶奶做的豆瓣酱,回味一下儿时的味道。
  

                                  记忆中的蟹子味儿

                  大连 初小萌

  每个人都有自己怀念的味道,苏轼曾在词中写道:“雪沫乳花浮千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那是属于他的回忆,属于他的味道。味道,从古至今就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更多的是一种情思。
  我最怀念的味道,是奶奶给我煮的蟹子。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秋天是吃蟹子的最好时期,秋天也是奶奶最期待的季节———我们一家人都会回到大连看望奶奶。每次我们回到家,都会看到奶奶坐在院子门前,扇着扇子,眯着眼与邻居讲话。田园,院落,马扎,构成一幅恬静自然的画面,此时的奶奶看起来是那么慈祥可爱。看到我们来了,奶奶便起身去屋里端出一早就煮好的蟹子,笑呵呵地看着我们吃。或许对于奶奶来说,安安静静地看着子孙们吃饭便是幸福。迎上奶奶慈祥的目光,我读到出了欣慰、满足与幸福,我与奶奶会心一笑,这时我和奶奶便是这个世上最幸福的两个人。
  从我记事起,每年回家奶奶都会为我们准备好一盆蟹子,但岁月催人,奶奶的腰逐渐弯了下来,脚步也有些蹒跚。时光荏苒,岁月流逝,但是我知道,她对我的爱却丝毫未减,一如她煮的蟹子。
  希望时光可以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让奶奶不要再老去;希望画面可以永远定格在她煮蟹子的那一帧,定格在我和奶奶一起吃着美味蟹子的那一瞬,聊着那聊不完的家常……

 

                 家的味道

                 商丘 杨亚欣

  我的家乡有着我一辈子都难以割舍的味道,这种味道不是名家菜肴,也不是特色小吃,而是奶奶蒸的馒头。
  奶奶蒸的馒头不像外面买的那样好看,但是个头却要比外面的大,虽然很丑,但是很结实,不像外面卖的那样,一捏就瘪。小时候,我常常嫌弃奶奶蒸的馒头很丑,想要吃外面的馒头,而她总是笑着哄我:“乖囡,别看奶奶的馒头不好看,可是奶奶的馒头有魔力哦,你吃一个就会比其他小朋友聪明。”所以,天真的我就相信了奶奶的话,因为害怕比其他小朋友笨,我就每天都要吃奶奶做的“丑”馒头。
  或许奶奶的馒头真的很有魔力吧。上小学时,每次放学回家,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奶奶,我饿了!”这时候,奶奶总会笑着拿着一个馒头走过来,再给我配上一些自己腌制的酱豆或者咸菜。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馒头加酱豆,但于那时的我来说,确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味。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越来越向往外面的味道。上高中的时候,离家较远,刚开始我心里还有点小庆幸:终于可以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了!可是,不久我就开始想念奶奶做的饭菜,蒸的馒头。我开始特别期待周末,期待回家吃奶奶做的“丑”馒头。
  如今,奶奶年纪大了,爸爸不想让她再蒸馒头了。奶奶却说:“乖囡好长时间不回家,会想吃馒头的。我要是不做,手艺生疏了,不好吃了怎么办?”爸爸语塞,也只好由着她了。
  奶奶蒸的馒头,是我与家的羁绊。我不知道还能吃多久奶奶的“丑”馒头,我很害怕以后想家的时候,吃不到奶奶做的馒头,找不到归属感,像一根浮萍一样在陌生的城市里漂泊无依。所以,我想一直都能吃到奶奶蒸的馒头,因为那就是家的味道。

 

编辑:孙淑娥 郭治鹏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