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河南人,所以对于川菜、湘菜、粤菜等都没有发言权。可是作为一个河南人,我可以滔滔不绝地讲起胡辣汤,这是我作为河南人的骄傲。
胡辣汤,汤如其名,胡、辣。
“一碗胡辣汤,两根油条”,这是单人餐的标配。
清晨,MP3里90.0频道播放着音乐早班车,一只耳机线晃悠悠挂在校服拉链上。小区早餐店里有精致妆容的上班族女孩,有被家长催促着慢悠悠喝汤的中学生,有将拐杖立在墙角的大爷,有带着弟弟来吃饭的姐姐。
冬天如此,夏天也是如此。
早餐店不大,但贵在干净而且实惠。炸油条的油锅在外面支着,冬天离好远就能看见隐隐约约的白雾,不时飘来缕缕油、面、茴香混合在一起的香气。老板总守在制作台前,少言寡语。每每都是一大坨面团,被涂上了油,泽泽发亮。老板用小板子从一团面里刮出来一小部分,揉匀搓长再涂上一层油,用小板子摁扁,继而迅速将面切成多个长条,发出“邦、邦、邦”的声音。这样有节奏的声音让我心安,于是我常常这样发呆,一只耳朵里是主播滔滔不绝的歌曲简介,另一只耳朵是“邦邦邦”的声音,眼盯着油锅里的油花却没有聚焦,脑子想着怎么把物理题弄懂,怎么逃掉每天两次的课间跑步……“妮儿,妮儿?带走还是在这儿喝?”“啊,在这儿在这儿吃。”
于是老板娘用点儿巧劲儿颠起一个长木勺舀一勺,一勺就是一碗。白瓷碗,白瓷勺。浓稠,深棕,掺着点银灰色,应该是放了中草药小颗粒,汤上沥着香油,浓浓的香油味占据鼻腔,味道很有层次,麻、辣、香之后就是一股浓厚的中药材味道,涩又香。大多数店会放黄花苗、豆皮、花生米、木耳等,他家也不例外,突出优点就是肉多。我分不太清什么样的汤做的好。按照爸爸的说法,路对面的逍遥记不如这家的方中山好喝,原因是因为逍遥记的汤勾芡的不好,总是不经搅。
虽然这样微小的差别我尝不出来,但什么好喝我还是清楚的。我家附近的方中山胡辣汤就很不错。记得初中时,早自习下课后,就会跑到店里。虽是一个普通的早餐店,但每次人都爆满。毫不犹豫地要碗胡辣汤,花型的小碗满得将要溢出来。一口下去,感觉自己的一天都将会是满满的开心。
我的味觉记忆力实在太差,很多味道早就忘得七七八八,脑子里残留的仅仅是一个难以描述的大概。但每一个味道都有属于它的故事,胡辣汤的味道便是我不能忘记的记忆。
中学时,每天早上的7点10分,我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一边对同桌打一个响指,同桌定会回我一个别有深意的眼神。于是两人各自将一只腿放进过道。铃一响,另一只脚果断发力,抢先门口的语文老师一步,冲出教室,冲出初一初二的人堆,迎接门口保安的注目礼,一脚踏进胡辣汤店。叮,任务完成。两人相视一笑。
“老板!一碗胡辣汤,两根油条!”
“和她一样!”